近日,在2025年省科技厅“农业联合专项”项目申报中,我校赵若含博士等4位教师凭借扎实的科研功底和前沿的创新思维,成功获批4项面上项目。这是继2024年和晓明博士牵头的首个同类项目立项后,我校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为2025年科研工作注入强劲动力,也为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2024年实现该专项“零的突破”以来,学校聚焦科研能力提升,系统性推进三大改革举措:一是筑牢学术诚信根基。通过签订学术诚信承诺书、举办专题座谈会等形式,构建“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诚信体系,引导科研人员坚守学术道德,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二是推进信息化管理创新。依托数字化平台优化项目申报、评审、立项全流程,实现“数据多跑路、教师少跑腿”,让科研人员从烦琐事务中解放,专注于核心研究。三是清理盘活存量项目。在省教育厅指导下,全面清查处理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而未结”项目,通过靶向攻坚、精准施策,打通科研管理堵点,释放创新潜能,为高质量项目申报储备资源。
学校将以此次立项为契机,秉持“以制为基、以管为要、以用为果”理念,全面提升科研管理效能。一是以制度创新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紧扣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需求,系统修订科研管理制度,针对项目申报、过程监管、经费使用等关键环节出台精细化实施细则;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整合学科、人才、平台资源,打造从项目立项到成果转化的闭环管理模式,为科研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二是以项目管理强化质量全程管控。推行科研项目“目标导向+节点控制+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定期督导、中期评估、结题验收等全流程跟踪,确保项目高质量推进;同时,推动科研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形成“科研反哺教学、教学滋养科研”的良性互动,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三是以成果转化激活服务乡村动能。立足云南农业现代化需求,依托“三区”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等政策,组织科研团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攻关、成果推广和产业服务,推动实验室成果向田间地头转化,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此次4项专项的获批,是学校科研实力稳步提升的体现。未来,我校将持续聚焦农业科技前沿,深化改革创新,以更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科技与对外合作交流处供稿/文:廖承菌、图:唐丽群/一审:刘晓跃、二审:唐丽群:三审:杨筱莹/一校:廖承菌、二校:张敏、三校:唐丽群/责任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