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中心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情况报告
来源:本站 浏览量:10487 日期:2024-09-02

       一、学院概况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加挂云南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牌子。学院前身为始建于1904年的云南蚕桑学堂,首开云南职业教育之先河,是一所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专业为优势和特色,集农业、食品药品与健康、工程、经济管理、电子信息等多专业融合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

是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全国100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为云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云南省文明校园、云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是农业农村部“中国-缅甸农业技术培训中心”、优质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云南省农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云南省农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是云南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云南省农学会、云南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秘书长单位负责《云南农业》《云南农业年鉴》《云南省志·农业志》的编辑出版等还设有“农业农村部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和“云南省第210职业技能鉴定所”,面向社会和毕业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学院被列为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2021年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60强”“全国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单位

现有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国家级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革成果101项,其中,国家级15项;国家专利107项,农业农村部申报新品种10项。获省级以上表彰奖励46项,其中科技进步奖3项。今年7月我院自主培育的华西牛种公牛,已在全国种公牛拍卖大会上连续第4次获奖,截至目前累计获金牛奖、银牛奖10项,累计2次获拍卖会“标王”。

学院实行专科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模式,90%以上的学生除毕业证书外还获得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就业情况良好,近年来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连续9年荣获“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学院重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至今已有近300名毕业生成功实现自主创业,连续3年获得“云南省鼓励大学生创业先进集体”,2016年作为唯一一所高职院校获得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创新奖。 

学院下设农学与园艺技术学院、畜牧兽医学院、食品药品与大健康学院、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互联网技术学院、云安产业学院7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部(体育工作部、公共艺术教育部)、创新创业学院3个公共教学部门。在职在编教职工558人(含协议教师),其中,正高级职称30人,副高级职称123人,博士研究生16人(含在读),硕士研究生281人;“双师素质”教师186人,省级教学名师3名。形成了一支政治合格、业务优良、结构合理,能适应农业职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

学院开设专业57个,其中,园艺技术、畜牧兽医、工程造价3个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园艺技术、工程造价、畜牧兽医、作物生产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财务管理7个专业为省级骨干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达到14000人。

学院现有茭菱校区、小哨校区、安宁校区和马龙基地(云南山地牧业科技示范园)。小哨校区拥有700余亩的实习农牧场,马龙校区拥有8000余亩的实训基地。目前拥有校内实训基地76个,实验实训室126个,校外实训基地188个。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工作情况

按照2021年4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云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学院领导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对文件进行认真研究,成立了学院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由基础部牵头协调落实各项工作。2024年6月制定了《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各部门、各二级学院按照工作方案分工协作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相关工作。2024年7月组织各部门按照工作方案进行自查自评,整理2021至2023年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相关材料,汇总撰写学院自查报告上交云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迎接检查。

三、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提高站位,高度重视

1.成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2024年6月成立了学院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学院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为组员。办公室设在基础部(体育工作部、公共艺术教育部),办公室主任由基础部主任兼任。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职责:一是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法,执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及规范标准;二是制定学院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办法;三是统筹学院语言文字工作的资金预算;四是统筹协调语言文字建设相关工作。

2.制定《工作方案》

2024年6月18日制定了《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工作方案》,切实把语言文字工作作为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内容,按照国家关于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的工作目标和标准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针对考核要点精细化分解任务,严肃工作进度及完成时限以如期完成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任务。

3.提供经费保障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云发[2019]11号)文、学院《预决算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学院部门预算保障实行“事前申报、事中审核、事后下达”的原则。学院目前语言文字相关经费根据学院业务归口管理的情况,纳入相关部门申报及使用,从21年至今涉及语言文字工作的相关经费共计221.56万元。涉及项目均由业务部门申报纳入部门年度预算,经学院党委会审议通过由财务处下达至部门,部门根据预算申报、工作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4. 营造良好氛围

在师生中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利用电子屏、布标、宣传栏等渠道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提示师生在校园内规范用语用词,设置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标语,在楼道设置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永久标牌。二是学院的公文、印章、指示牌等汉字使用均需符合规范要求。三是学院主页建立语言文字工作专栏,链接中国语言文字网,从政策法律、工作动态、普通话测试等方面,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发挥指导引领作用。四是每日开展网站巡检工作,对网站中出现的用语用字情况进行检查,及时修正出现的错误或不规范情况。五是每年组织开展好推普宣传周活动,在活动中增强意识、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营造人人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氛围。

(二)有序展开,注重规范

1.大力倡导教师自觉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作为教学的基础工具,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教师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一是每年定期举办教学能力比赛,以赛促训,激发教师参与语言文字实践的热情。通过竞赛,选拔出一批优秀的教师代表,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二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活动,重点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通过课后研讨,分享经验,查找不足,共同提升;三是组织教材建设、科研课题申报、论文撰写、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专项培训,增强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以上工作在提升教师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师普通话水平普遍提高,多数教师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教师书写能力得到加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案、课题申报书、科研论文等文字材料更加规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2. 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养

学院通过组织相关活动,推动学生形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增强他们自觉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及中华文化和语言文字的自豪感。

通过“爱我国防演讲”“青春践行二十大”“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宣讲周”等活动,促进让学生使用规范化语言文字展现专业能力。

多年来我院在省语委的统一安排和大力支持下,围绕开展普通话测试、推广普通话宣传、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等重点,服务好师生需要为目标,严格按照考前报名、考中监考、考后出证的规范流程,积极为3个校区师生提供普通话水平培训及测试服务,以零差错态度圆满完成每年1-2次涵盖4000余师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近几年测试情况:2021—2022年因疫控影响中断;近两年努力克服疫情影响,2023年6月17—18日、7月1日组织小哨茭菱校区共3198名师生测试;2024年5月19日、25日、26日分别组织小哨、茭菱、安宁三校区共3846名师生测试,并努力争取563名贫困生减免测试费

3. 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一是要求教学语言、工作语言和公共场合交流语言都须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要求教师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以及普通话证书(二乙及以上),确保教师教学活动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为基本用语。教案、课件、试卷、板书、作业批语等必须做到字体规范,书写正确。教师注重授课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对问题规范回答的指导、书面作业的要求、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等,持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用能力。二是明确学生培养目标,强化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指导性意见》,开设语言与艺术公共基础选修模块;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非专业通用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明确学生应具备语言文字表达及沟通交流能力。《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全面发展

在公共课程设置方面,学院将《大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素养》等课程作为所有三年制一年级必修课,周课时2节,每学期开设19周。教学活动中依托以上课程把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沟通交谈、职场文字应用表达作为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不断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此外基础部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适应就业需要,开设了普通话、应用文写作、书法鉴赏、美术鉴赏等人文选修课程,并为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做好服务工作。

学院团委还制定《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细则及认证系统管理办法》,推行“第二课堂学分”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成立书画社、牧之文学社、演讲社等社团,选派指导教师每周组织一次活动,展示、观摩优秀作品,期末进行考核,在丰富课余学习生活同时不断提高学生说写能力,逐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化素养。

(三)多方协作,成效显著

1.文化传承铸魂

学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从拓宽“广度”、聚焦“深度”、赋予“温度”、提升“高度”等方面推进课程高质量建设,厚植青少年传承优良传统情怀,涵养“立志修身,学以致用”情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青年。课程从不同学科特点为切入点,围绕“知识、能力、素养”的三维目标,赓续中华文脉融合“国情、省情、校情、学情”4个模块进行课程建设开发具有学科特色的课程内容。组织“冬至节”文化体验、“寻梦端午节”等主题展演活动、排演红色革命情景剧《碧血丹心耀农职》等,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课程内容更贴合生活、生动形象,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

2. 宣传推广增效

学院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组织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打造“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良好氛围,增强师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提高规范用语水平。积极开展经典作品诵读写大赛、红色诗文朗诵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情感。自2021年以来,我院师生连续在第三至第六届“云岭杯”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中获奖:共获得诗词讲解类(学生组)一等奖1个,(教师组)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诵读类(学生组)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教师组)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书写类(学生组)三等奖1个、优秀奖3个。我院将以开展经典诵写讲活动为契机,持续开展诵读、书写、讲解等语言文化活动,引导师生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学院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2021年与智慧树合作建设网课“耕道养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课程获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课程编号1107)、云南省在线精品课程、智慧树全国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二等奖、混合式教学模式二等奖等。

3. 科学研究赋能

学院鼓励相关院部结合学科优势,开展语言文字本体、中华经典诵、写、讲教材研发,鼓励撰写语言文字类相关论文、申报语言文字相关科研课题,取得一定科研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研室修订出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获学院2024云南省规划教材推荐,王莉、黎红梅、汤林芸老师主编《人文素养》教材多年来使用于课程教学,汤林芸、黎红梅、徐畅洋老师主编《普通话》教材服务于学生普通话教学与测试训练;马晨晔老师2021年申报院级科研课题《汉字教学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实践探索2023年完成结题,《基于“一平三端”的<现代汉语>教学探索被教育厅立项并于2024年完成结题。学院积极承担语言文字类培训项目,每年组织完成如前所述的新生普通话必(选)修课教学任务及考前培训及师生普通话水平测试任务。

4. 创新实践添彩

团委、基础部、各二级学院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助力我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推普工作,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院团委三年内连续组织开展“三下乡”推广普通话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分别前往楚雄南华、丽江西哨村普济村、程海,保山等地调研当地使用普通话情况,进行普通话活动宣传推广走访调查当地语言文字学习需求了解当地经典故事及民族文化传承人基本情况推广“语言扶贫APP”对目标人群包人包户进行帮助学习调研队还组织以普通话拼音学习、经典名著故事、幼儿绘本开展露天广场语言文化知识“小课堂”等活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有力举措,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学院还充分利用校园广阔空间,进行有声有色怡情益智又富有农职特色的文化宣传。如校园灯柱辉映校训展示,场馆镌刻校史校歌,党建文化广场制作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宣传栏、农耕广场绘制二十四节气图文,花庄河畔林荫走道喇叭播送吟唱,农牧场大道惟妙惟俏的民族团结和生物多样性彩绘等,校园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多彩。

(四)自评及扣分情况

对照语言文字达标建设标准,自评总得分:96分。

分析我院扣分情况如下:

1. 长效机制方面:制度一以贯之持续保障语言文字规范建设上有不足,扣1分;

2. 学生能力方面:所有学生随时随地坚持规范口语、用字及参与测试积极性存在一定差距,扣2分;

3. 科学研究方面:开展语言文字本体、应用和信息化及建立本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等方面科研成果不多,扣1分。

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存在问题

(一)存在问题

1.因自身普通话水平受限,仍有个别师生语言文字不够规范,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交谈中会使用方言

2.因中文教师紧缺和《普通话》课程性质变化,课时保证不充分,导致一些学生缺乏有效的教学和测试训练,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和应用推广力度还不够。

3.在发挥高校辐射作用,引领区域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开展语言文字本体应用、信息化建设和承担语言文字类科研项目等方面的科研力度不强。

(二)改进措施

1.组织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培训,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新教师必须参加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并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后方能持证上岗。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语言文字类科研项目研究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字素养和教学水平。

2.开展有针对性的语言文字规范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如举办语言文字知识竞赛、朗诵比赛等,在实践中提高其语言文字规范化认识和能力。同时,严格学生在作业考试及交际等学习生活中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用考核要求,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用语用字现象。

3.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学院各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落实。学院将提高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期性认识,建立健全语言文字工作考核机制,对各部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定期考核评价,并反馈整改推动工作落实。同时,设立语言文字监督岗,巡查监督并纠正不规范用语用字校园用语用字情况。

今后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工作中,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将结合学生特点、学院实际和社会现实,注重特色设计,谋求整体规划,增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充分发挥立德树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独特作用。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4年8月25日

书记 院长信箱
邮箱地址: ynnzxybgs@163.com
联系电话
办公室: 0871-68875418
招生就业处: 0871-68875345